第362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事?”
  “匈奴俘虏。”刘协轻吁一口气。“再还给匈奴人,岂不是为人作嫁衣?”
  随着时间推移,被击溃的醯落部下不断有人来投,加上当时就投降的,总数已经超过了三千人。有老有少,有的甚至是拖家带口。
  刘协不愿意将这些人还给匈奴人,不管是呼厨泉也好,其他部落首领也好。
  朕花力气抓的俘虏,凭什么送给你们?等你们养肥了,再来和朕讨价还价?
  没道理啊。
  所以裴茂提出将匈奴人作为编户,由朝廷直接控制时,他的确心动了。
  但他也清楚,这等于从匈奴人口中夺食,匈奴人绝不会轻易答应。如果处理不当,去卑等人可能心生嫌隙。万一在战场上反戈一击,那麻烦可就大了。
  想来想去,他还是想听听荀攸的意见。
  裴茂的态度很积极,但做事不太行,可能还不如他的儿子裴潜。
  荀攸略作思索。“陛下,何不择其精锐,重建度辽将军营?”
  “匈奴人能答应吗?”
  “成败的关键不在匈奴人答不答应,而在于陛下能不能百战百胜。”荀攸解释道:“蛮夷畏威而不怀德。纵使诱以重利,利尽则义绝,反叛如故。唯有使其知顺我者生,逆我者死,才能让他们俯首称臣。先以威服,继以恩义。择其可教化者教化之,不可教化者屠戮之。百战之后,自然汰沙见金,满营皆是陛下爪牙。”
  刘协琢磨了一会儿。
  荀攸的办法和他的办法没有原则上的区别,但荀攸比他狠。
  择其可教化者教化之,不可教化者屠戮之。
  这句话的背后,不知道有多少髡头要落地。
  但冷静地想一想,这才是最真实的历史。
  民族融合本就是一部血泪史,哪有不死人的。只不过以前死的汉人多,如今汉人握紧了手中战刀不放,死的就是匈奴人了。
  ——
  刘协很快就宣布诏书,由张杨改任度辽将军,并从投降的匈奴俘虏中挑选精锐,加入度辽将军营。
  度辽将军营是一个独立的军营,编制多少由朝廷说了算。
  别说现在这几千人,将来就算有再多的俘虏,都可以安置。
  为了吸引匈奴人加入度辽营,刘协将度辽营的驻地由曼柏迁到五原郡成宜,附近一片最好的河谷地划入度辽营的辖区,用来安置度辽营将士的家属,并设立胡市,与塞外各部落进行交易。
  成宜本就有盐官,掌握着附近的盐池,有了互市权后,基本能解决度辽营的日常开支。
  对于度辽营的将士及家属来说,稳定生活就有了希望。
  为了加强这一份希望,刘协再宣布,服役度辽营满五年,且满足相关条件的将士,不论汉人还是胡人,都可以迁入内郡生活。附近的西河、河东,遥远的中原,都可以。
  也就是说,为大汉战斗五年,你就可以拥有稳定的生活。
  万一没满五年就战死了,家属也可以转入内郡。
  消息一出,匈奴俘虏立刻沸腾了。
  第二百九十四章 循序渐进
  秉承天子旨意,张杨挑人的标准很严,甚至是苛刻。
  不仅要求武艺好,还要长得端正,最好能说汉话。
  年纪大的不要。宁可选十多岁的孩子,不要五十岁的老头。
  穷的不要。要入营,至少要有完整的武器和战马。
  仅是最后一条,就将无数人拒之门外。他们被击溃之后,恨不得肋生双翅,逃得越远越好,武器早就扔了。
  就连战马都被一些人宰了充饥。
  张杨挑了两天,只挑出三百多人。
  剩下的人怒了,聚集在御营外抗议,要求汉家天子放宽条件,让他们加入度辽营。
  刘协正和呼厨泉、去卑等人商量去美稷的事,听到外面吵吵嚷嚷,很不高兴。
  问明情况,刘协阴着脸,看着呼厨泉。“单于,你看这如何是好?”
  呼厨泉很丢脸。
  这些人原本都是醯落的部下,也就是单于庭的部落,如今却争着抢着要加入度辽营,他这个单于的脸都被抽肿了。
  “单于没有办法安置么?”刘协又问,同时看向去卑等人。
  去卑等人也很无语。
  他们也曾想将这些俘虏要过来,充实自己的实力,可是没敢开口。他们只带了一千人来,没有实力与汉军对抗。况且醯落也是汉军击败的,他们既没底气,也没脸面讨要这些俘虏。
  现在么,更没脸了。
  就算他们有脸要,那些俘虏也不愿意啊。
  加入度辽营,五年之后就可以迁入丰饶的内郡生活,谁还愿意跟着他们在这里放羊。
  他们现在担心的不是这些人怎么办,而是担心自己的部下也想加入度辽营。
  除了小日子过得还不错的贵人,有几个普通的匈奴人对稳定的生活不动心?
  去卑顺势问了一个他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陛下将度辽营迁到成宜,美稷这边怎么办?”
  刘协很诧异。“度辽营本为防范北匈奴而设。如今北匈奴虽亡,却有鲜卑。度辽营北上成宜,正为守塞,防范鲜卑侵扰。鲜卑不能入塞,美稷自安,有何不可?”
  去卑等人神情纠结。
  他们担心的不是鲜卑,他们担心的是匈奴人内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