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荀彧连忙拱手陪礼。“岂敢,岂敢。听赵公一言,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你啊……”赵温拍拍荀彧的肩膀,自顾登堂。“你不必陪我了,赶紧回去吧,我也休息休息。”
  “赵公,你且休息,晚上为你们接风。”
  赵温嗯了一声,甩甩袖子,示意荀彧自便。
  荀彧在堂下再拜,出了门,正看到荀恽牵着马赶来。一见面,荀恽就撇了撇嘴,很郁闷的说道:“阿翁,张公脾气好大。他们回来作甚,还不如留在太原呢……”
  “住口。”荀彧喝斥了一声,接过马缰,踩蹬上马。“你留在这里,安排晚宴,不必跟我回城。”
  “阿翁……”荀恽还想争辩,荀彧却不理他,马鞭轻甩,急驰而去。
  荀恽很无奈,呆立了半晌。他有些后悔,早知如此,就不该留在河东,索性跟着天子巡边算了。听妹妹文倩说,这一次随天子巡边虽然辛苦,却也眼界大开。
  不过这也只能想想,他不可能真的丢下荀彧。河东事务本来就多,现在又多了司徒、司空二公要应对,他这个做儿子的不分忧,还能指望谁。
  ——
  荀彧回到安邑城,跳下马,将缰绳扔给侍从,快步进了门。前庭坐了不少人,见荀彧进来,纷纷起身行礼。荀彧脚步不停,只是颌首致意,快步进了中庭。一进门,就看到刘巴在堂上,和几个掾吏正在争论什么。
  “说什么呢?”荀彧两步并作一步,来到堂上。
  “刘君想将开荒种桑的奖赏加倍。”满脸是汗的郡主簿任崇迎了上来,眼神无助。
  荀彧从郡主簿手中接过文书,示意刘巴跟着来。刘巴拍拍任崇的肩膀。“你啊,也就这样了。大好机会摆在面前都抓不住,还想什么公卿之位?”
  任崇苦笑道:“公卿之位岂是我敢奢望的,能为河东郡吏,我已经很满足了。”
  “安心为燕雀也是好事。”刘巴哈哈一笑,跟着荀彧进了东侧的书房,顺手掩上门。
  任崇摇摇头,抹了一下额头的汗珠,转身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他抬头看了一眼屋檐下的燕巢,想着南飞的燕子也该归巢了,心中便升起一丝暖意。
  荀彧脱了外衣,挂在一旁的衣架上。“为什么要加倍?你明明知道财用不足。”
  “正因为财用不足,才要加快垦荒种桑,要不然生意就被别人抢走了。”刘巴说道:“开荒的奖赏付给百姓,肉烂在锅里。抢来的生意却是自己的……”
  荀彧眉头紧皱。“子初,你不能只看着安邑,甚至不能只看着河东。天下都是大汉疆域,哪有别人、自己?”
  “那关东的赋税何时能解送到朝廷?”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望西北
  荀彧和刘巴几乎天天见面,倒也习惯了刘巴的傲气,并不介意,示意刘巴坐下说。
  刘巴的想法也很简单。
  天子巡边,湟中道的复通已成定局,河西道的复道也是迟早的事。河东的桑田虽然多,但荒废了好几年,大部分桑树都已经不能用了。现在抓紧时间重新种桑,明年就能赶得上春蚕,秋天就有收获。
  能不能抢在夏天之前完成,就多一年的收成,还能抢占商机。
  为了这些,多付一些报酬也是值的。那些钱给了百姓,大部分还在河东消费,流出去的可能性极低。相反,如果商机被关东人抢走了,却再也不可能回流到朝廷来,形同资敌。
  有一个问题是荀彧必须面对的。即使经过多年战乱,关东的人口损失很大,依然是关西的数倍,能够从事工商的人口更是关西的几十倍。
  毕竟吃饭是第一位的,有了足够的粮食才能养得起工匠、商人。
  在如此悬殊的人口基数下,公平竞争的话,关西绝不是关东的对手。如果能将关东百姓吸引到关西来,对百姓好一点也是值得的。
  对绝大多数百姓来说,他们并不在乎是刘氏江山还是袁氏江山,他们只在乎谁能让他们活得更好。
  如何证明大汉天命不绝?让朝廷治下的百姓活得更好。
  荀彧手指轻叩案几,沉吟不语。
  刘巴的想法很大胆,也有道理。但这不是河东一郡能解决的问题,需要朝廷治下的州郡同时推行才可以。否则不仅关东的百姓会流向河东,朝廷治下的其他州郡百姓也会流向河东,势必引起其他人的不满,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刘巴很不以为然。天子与你有王道之约,就要是让你放手施为。你瞻前顾后的考虑那么多,岂不让天子失望?你不事先做出成绩来,天子怎么在其他州郡推行?
  荀彧不理刘巴,转身说起了赵温、张喜。
  刘巴胆子太大,甚至有些肆无忌惮。作为安邑令,刘巴可以这么干。可是作为天子托以重任的河东尹,他荀彧不能不考虑周全。
  听完了荀彧迎接赵温、张喜的经过,刘巴哼了一声:“司空太守旧了,还不如周忠。依我看,也该让他去山东转一圈才行。”
  荀彧心中微动。“子初,你说益州如今会是什么反应?”
  刘巴笑笑。“益州是什么反应,看看司徒的反应就知道了。我估计啊,司徒心情这么好,很可能是在筹备益州重归朝廷的事。只不过益州人坐井观天,未必能理解如今的形势,说不定还想苟安几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