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对陈琳将他与孙策相提并论让他很不舒服,但这个办法却可行。
  不杀,也不放,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等将来全取徐州,陈登的气也消了,或许还有回心转意的可能。届时重新起用陈登,为徐州代表,与冀州势力抗衡,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像陈登这样能文能武的高门子弟,中原可不多见。
  袁绍接受了陈琳的建议,又让陈琳去劝陈登。如果陈登一意求死,他也没办法。
  在陈琳的劝说下,陈登也让了一步,开始进食。
  袁绍松了一口气,召集文武商议审配的方案。
  田丰表示反对。
  彭城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城坚池深。如今刘备又矢志坚守,迫降的可能性消失。一旦开始攻城,必然旷日持久,少则数月,多则经年。
  攻城战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兖州这些年连逢大战,民生凋弊,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必然要从冀州运一部分钱粮来补充。长途运输,消耗太大,绝非上策。
  况且冀州面临着上党、太原的威胁,荀攸又随时可能南下,不能不留一定的钱粮储备。
  所以,拿下徐州,以徐州的钱粮供应围城大军,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刘备能守彭城,麋芳却守不住郯县。攻克郯县后,派一支别部北上,夹击臧霸,将琅琊收入囊中,青州的钱粮也可以进入徐州,这不比从冀州运更合算?
  田丰说了很多,但归根结底只有一个意思。
  冀州承担不起全部的消耗,应该就地征收徐州的钱粮,充当军用。
  他的意见,理所当然的得到了绝大部分将领的支持。
  袁绍也接受了田丰的意见,随即回复审配,让他在牵制刘备的同时打造攻城器械,做好围城的准备。等他拿下郯县后,会迅速回师,一起围攻彭城。
  审配接到回复,强烈反对田丰的意见。他再次派人去见袁绍。
  刘备的部下大多是新征召的士卒,现在强攻,取胜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延误了战机,让刘备有充足的时间训练新卒,届时再攻彭城就难了。
  袁绍觉得两个人说的都有道理,犹豫不决。
  借着近水楼台的优势,田丰连番力谏。袁绍半推半就,率部包围了郯县。
  第五百九十四章 少年孔明
  事实再一次证明了田丰的眼光。
  郯县虽是州治,但是从一开始就没被刘备当作防守的重点。在沛县意外失守,徐州门户大开,人心惶惶的情况下,麋芳临危受命,赶到郯县设防,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面对迅速接近的袁绍大军,麋芳明智地选择了放弃,带着一些部下撤往朐县。
  王朗也无可奈何,抢在袁绍到达之前,离开了郯县,间道向西。
  郯县不战而降,徐州震动。
  徐州牧刘备困守彭城,主战的王郎跑了,陈登部又被张郃、高览一战全歼,徐州人见识到了袁绍的兵锋之利。不是每个人都有陈登那样的底气,绝大多数人都选择了向袁绍称臣。
  田丰的战略构思顺利达成,随即分派别部攻掠郡县,主力则返回彭城。
  至此,除了还在琅琊境内苦苦支撑的臧霸等人,徐州只剩下彭城一座孤城。
  ——
  刘备站在城头,看着渐渐成形的袁军营垒,心情有些低落。
  他想过形势会很艰难,却没想到形势会如此艰难,崩坏得又如此迅速。
  前后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徐州就丢了,他被困孤城。
  “我们能撑到朝廷的援军到来吗?”刘备拍着城墙,轻声说道。既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问一旁的简雍、孙乾。
  “能。”简雍、孙乾异口同声的说道。
  刘备有些诧异,转头看了他们一眼。“何以见得?”
  “看看将士们的士气就知道了。”简雍伸手一指正在训练的士卒。“兵精粮足,人心可用,坚守一年不成问题。就算城中无法送出消息,这么大的战事,朝廷不可能一点风声听不到。”
  孙乾附和道:“不过天子远在凉州,消息往来需要时间,调集大军更需要时间,主公还是要有些耐心。将为三军之胆,主公安坐,将士们就不会乱了。”
  “嗯嗯。”刘备点点头,又有些惋惜地说道:“早知如此,我就不该让陈登回援下邳,让麋芳去郯县,而应该将他们召到彭城来。若陈登及其一万精锐在,何惧袁绍攻城。”
  简雍嘿嘿笑了一声。“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若非张郃、高览全歼陈登部,将士们又怎么会如此卖力训练?不管是不是袁绍授意,他率兽食人的恶名是逃不掉了。”
  刘备也皱起了眉头。
  他不理解张郃、高览为什么要这么做。就算他们率领的骑兵中有很多乌桓人、鲜卑人,如果没有明确的命令,也不太可能做得这么绝。
  陈登麾下有很多陈氏支族子弟。一役尽毁,陈登怕是恨透了袁绍。
  不过正如简雍所说,张郃、高览的狠厉大大刺激了城中将士,有助于他坚守。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朝廷的援军什么时候能到。
  ——
  数千里之外的金城,刘协也在商讨徐州的形势。
  袁绍渡河之后,他就不断收到消息,但滞后比较严重,通常要晚半个月左右。不重要的消息滞后更严重,而且细节丢失,起不到多少参考意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