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审配一愣,随即直起身体,微微颌首。“正当如此。”
  见田丰、审配如此慷慨,立刻有人大声说道:“不可。我冀州人共进退,有难同当,有福共享,岂能我等安然无恙,而使二位为牺牲?如此,与汝颍人何异?”
  “正是,我等当共进退。”更多的人群情激愤,大声疾呼。
  即使有人觉得此举不妥,如此气氛之下,也不好明言反对,只好跟着其他人一起表态。
  田丰趁热打铁,建议审配派人出城,面见天子,表达城中将士的共同意志。如果天子肯接受,那他们就开城投降,如果不同意,那就只好死战到底。
  邺城城高池深,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只要万众一心,一定能重挫攻城的大军,让他们见识一下冀州人的实力,或许天子会重新考虑他的决定。
  至于汝颍人的话,就当他们是放屁,根本不值得采信。
  众人纷纷表示赞成。
  审配顺水推舟,接受了建议。
  ——
  遣散诸将,审配与田丰回到内堂,长出一口气。
  “元皓兄,若不是你,今日便大势已去。”
  田丰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笑容。他抚着胡须,沉吟良久。“正南,你肯降么?”
  审配脸上的笑容散去,眼神也变得冷峻起来。“我审氏家产被抄没,族人被囚禁,就算我肯降,又能如何?”
  “那审氏子弟呢?他们也愿意随你舍生取义?”
  审配的眉头皱得更紧。
  虽然没有明说,但他的儿子审英、审俊和侄子审荣已经多次表达到不想死的心思。
  只是这样的话,他不好意思对田丰说。
  田丰见状,一声长叹。“冀州遭此劫难,不能没有人死节。后生未来可期,这死节的事,就留给你我去做吧。你派人出城,想办法联络沮氏兄弟,表明心意。”
  审配盯着田丰看了好一会儿,点点头。“能与元皓兄共赴黄泉,吾道不孤。只是……汝颍人怎么办?我冀州被他们害得这么惨,总不能就此放过他们。”
  田丰摇摇头。“你说得没错,但那些人中大多是妇孺,杀之无益。为子孙计,还是放过他们吧。”
  审配的气息有些粗重。
  田丰说得有理,汝颍人与朝廷的关系非常亲近,真要杀戮太重,将来汝颍人必然报复,对子孙非常不利。
  可是他恨汝颍人入骨,要让他就这样放过汝颍人,他心中怒火难平。
  “元皓兄,你说,孝桓、孝灵皆出自河间,灵怀皇后更是我赵国人,为何天子对我冀州如此疏远,反倒与汝颍人走得亲近?但凡他念着我冀州一点情份,也不至于如此决绝。”
  田丰吐了一口气。“我老了,摸不透天子的心思。这些事,就让沮公与、崔季珪他们去考虑吧。”
  说到崔琰,审配的心情更加郁闷。
  崔琰也是他看好的年轻人,所以才派崔琰去长安,没想到崔琰考入讲武堂,为朝廷效劳了。
  他不反对崔琰为朝廷效劳,可是崔琰对邺城的事不闻不问,这让他很失望。
  冀州人何时才能像汝颍人一样心齐?
  第九百二十一章 代不如人
  士孙瑞勒住坐骑,让到路边。
  亲卫们不用交待,纷纷避让到一旁,有的还下了马,牵紧马缰,生怕战马惊了,伤了路过的百姓。
  那几个百姓受宠若惊,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讨好的笑容,连连点头哈腰,加快脚步,从士孙瑞的身边经过。其中一个老人走得急了,脚下没踩稳,身子一晃,肩上的扁担撞向一个亲卫。
  亲卫躲闪不及,被刮了一下,在脸上刮出一道口子,血立刻渗了出来。
  老人吓坏了,扔下担子,跪在地上,连连叩头。
  亲卫有些哭笑不得,连忙伸手将他扶起,安慰道:“不碍事,不碍事。”
  老人却不敢起,眼巴巴地看着士孙瑞。
  士孙瑞见状,翻身下马,将他扶了起来。“老丈,不妨事的。你们这是往哪儿去,我一路上看到好几拨人了。”
  见士孙瑞和气,老人这才松了一口气,站了起来,一边捶着腰,一边说道:“收到县里的文书,去县里核验名籍。”
  士孙瑞吃了一惊。“秋收在即,怎么会在这时候核验名籍?”
  老人摊摊手,看起来有些无奈。“听说是换了县尊,之前的名籍不作数了。”
  士孙瑞心中不快,却没有多说什么,和老人攀谈了几句,就让老人走了。
  看着路上骆驿不绝的行人,士孙瑞想了想,叫过一个亲卫,让他到县城里看看。
  新任邯郸令不是别人,正是天子身边的散骑常侍诸葛亮。对天子将诸葛亮外放,士孙瑞没什么意见,甚至乐见其成。诸葛亮是由周忠推荐的,诸葛亮得到天子重用,周忠脸上有光,将来处理事情也会方便些。
  但诸葛亮上任之初,就不顾秋收将至的事实,要求百姓赶到县里核验名籍,这未免不合时宜,说他是挠民都是轻的。
  大战在即,他的粮草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赵国提供,不希望邯郸出现群体事件。
  重新上马,士孙瑞刚走了百余步,亲卫便提醒他,后面有人正在赶来。
  士孙瑞转头一看,只见一行十余骑,拥着一辆轻车,正飞驰而来。虽然没撞到百姓地,却也吓得不轻,一个个紧急避让。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