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说着,他取出杨俊编撰的《魏郡度田记》,推到荀彧面前,轻轻拍了拍。
  侃侃而谈的荀彧有些尴尬,讪讪地闭上了嘴巴,接过厚厚的文书,躬身领命。
  “唯。”
  荀谌看在眼里,更是心中一紧。
  天子对荀彧在河东的治绩并不满意,甚至不屑于隐藏,直接摆在了脸上,还让他和魏郡比一比。
  魏郡刚刚收复半年,政绩就算好,又能好到哪儿去?
  不知是哪个酷吏,为了讨好天子,不顾百姓死活,横征暴敛。
  荀谌本想讽谏几句,可是一看天子的脸色,想想又咽了回去。
  初次见面,天子对他的印象还停留在袁绍旧部,话说得太深不好。
  ——
  谈了小半个时辰,荀彧兄弟告辞出帐。
  刘协让人给他们安排了住处。
  出了大帐,荀谌就想去拜访蔡琰、苑珪,了解《党锢列传》的编写进展。荀彧却拦住了他,拍拍手中的《魏郡度田记》。
  “当务之急是两件事,一是与家人团聚,二是看看魏郡的情况,其他的都往后推一推。”
  “为何?”荀谌大惑不解。
  “兄长,你还不明白吗?魏郡度田,邺城大捷,有几个党人有功?党人不是远离战场作壁上观,就是在邺城中等着被人拯救。此时此刻,你为党人发声,谁会听你的?”
  荀谌的脸顿时垮了。
  “先了解情况,再作计较,莫做无谓之争。”荀彧咂了咂,又道:“如果有机会,我想和杨俊见一面,或许会有所增益。”
  “你认识他?”
  “他是边文礼(边让)弟子。”
  荀谌非常意外。
  边让是陈留名士、大儒,服膺名教,杨俊作为他的弟子,怎么会成为一个酷吏?
  这里面必有隐情。
  “也好,到时候我陪你一起去,见见这位能吏。”
  ——
  经过几轮磋商,邺城守军投降的程序得到了最终确定。
  审配、田丰已死,袁熙成了当仁不让的核心。
  献俘大典上,他去冠、肉袒,手里牵着一只白羊,脖子里挂着一根绳子,从邺城南门出发,步行前往天子行营。
  他的母亲刘氏、妻子郭氏以及弟妹都跟在后面,一律着布衣,素颜,不带任何首饰。
  再然后,是张郃、高览等文臣武将,他们和袁熙一样去冠、肉袒,只是不用牵羊。
  眼在他们后面的,同是普通将士组成的俘虏,他们不用去冠、肉袒,只是一身布衣,低着头,一步步地跟着向前走。
  对于投降,有不少人是心中不满的,他们觉得这个条件太苛刻,不如一战。
  但审配、田丰已经自杀,群龙无首,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真要惹恼了队友,被当作投降的阻碍,说不定就被人砍了。
  此时此刻,走在这屈辱的队伍中,不少人目露凶光。
  最接近邺城的是前将军段煨和徐州刺史刘备的部队。为了预防万一,也为了参加这次献俘大典,他们都穿上了盔甲,带上了武器,严阵以待,不给这些俘虏一点反抗的机会。
  虽然是大清早,天气不算太热,但穿着盔甲和战袍还是不太舒服,不少将士热得满脸是汗。
  但是没有人报怨。
  尤其是刘备的部下,他们曾被冀州军困在彭城里,曾在野战中被击败,深知冀州军的实力。此时此刻,他们却是作为胜利的一方,押解着向以精锐著称的冀州兵,心里别提都快意了。
  看着这些满脸是汗,依然精神抖擞,队伍整齐的士卒,冀州军不禁暗自咂舌。
  与这样的精锐作战,他们有多少胜算?
  就算审配、田丰不死,城里的粮食也充足,邺城也守不住太久啊。
  经过了段煨和刘备的营地,杨奉、董承接过了监视的任务,将俘虏们送过了漳水支流。
  韩银顶盔贯甲,和姜冏等人一起来到河边,引着袁熙等人向前。
  他们高坐在马背上,看着这群低头而行的俘虏,哈哈大笑。
  韩银笑得最大声。
  他经常听韩遂说,当初到洛阳上计,被袁绍等人冷落。如今他作为胜利者,随天子一起接受袁绍之子的投降,总算是一洗前耻。
  唯一的遗憾就是袁绍本人死得太早,没有出现在队伍中。
  “啧,这女人不错。”韩银一眼看到了袁熙身边的郭女王,眼睛一亮。
  袁熙心里一紧,郭女王也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姜冏咳嗽一声。“少将军,不得无礼。他们是天子俘虏,就算你想要,也只能求天子赏赐,不能自己抢。”
  韩银哈哈大笑。“仲奕,你这说的什么话?我可是天子驾前大将,岂是那种见人就抢的蛮夷?我只是感慨一下而已。不过,这女人虽好,比起甄坊主来,还是略逊一筹的。”
  郭女王听了,眉头不由得一动。
  第九百三十九章 献俘大典
  甄宓站在观礼的人群中,静静地看着逶迤而来的队伍。
  虽然隔得太远,看不清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但她知道那是袁熙,袁熙身边的那个身影则是他的妻子郭女王。
  原本可能是她。
  此时此刻,她非常感激舅舅张鸿。
  如果不是张鸿打听到了赵云劝夏侯兰赴行在的消息,连夜从常山赶到中山,她很可能会迫于压力,接受联姻,最后跟着袁熙走在俘虏的队伍中,被人指指点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