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孙策还没说完,周瑜的脸就阴了下来。
  “这么说来,天子推荐他,也是出于一片爱护之意。我等做臣子的岂能不从。伯符,你哪天有空,我们走一趟,顺便拜访一下张子布,看看他的德政。”
  “这倒不用急,张子布很快就会来行在,你会见到的。”孙策一声叹息。“渤海考绩为冀州之殿,着急有些出人意外。”
  ——
  杨彪领着司徒府的掾吏,先对邯郸县的账目进行了核查。
  结果没查出任何问题,所有的账目都是可信的,连一点瑕疵都找不到。
  杨彪随即又问了诸葛亮一些问题,诸葛亮也对答如流,各种数据如数家珍,让杨彪啧啧称奇的同时,也有些为杨修担心。
  这是真正的对手。
  从某种程度来说,诸葛亮虽然来得晚,起点却比杨修还要高一些。
  他算是天子亲手调教出来的第一人。
  如果说将来有人会与杨修争司徒之位,诸葛亮无疑是威胁最大的那一个。
  杨彪随即派员核查具体事务。
  结果同样堪称完美。
  不仅各种政绩经得住查证,诸葛亮的人品也得到了交口称赞。他不仅为人俭朴,而且平易待人。哪怕是贩夫走卒,他也能和他们说得投机,认真的听取他们的意见。
  与此同时,他又聪明得不像人,任何人想在他面前打马虎眼,或者弄虚作假,都不可能得逞。
  杨彪越发惊奇。
  他在诸葛亮的身上看到了天子的影子。
  经过一番彻底的核查后,杨彪认可了诸葛亮的政绩,来到天子面前,汇报调查结果。
  听完杨彪的汇报,刘协很平静。
  对诸葛亮的能力,他还是信得过的。即使只是牛刀小试,诸葛亮一样能做得非常出色。
  不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思维模式,诸葛亮都和其他人不在一个维度,具有碾压的优势。
  他的对手不多,只有寥寥数人。
  但他对诸葛亮的优异成绩并不满意,至少不像杨彪那么满意。
  杨彪告退之后,刘协让人叫来了诸葛亮。
  “杨公对邯郸的成绩很满意。”
  诸葛亮淡淡地说道:“杨公有长者之风,奖掖后进,不遗余力。”
  “但是我不满意。”
  诸葛亮一惊,下意识地抬头看了刘协一眼,拱手施礼。“请陛下指正。”
  “你在邯郸的这段时间,还像以前一样练习武艺吗?如果现在再让你参加散骑的考核,能通过吗?”
  诸葛亮面色一僵,随即有些惭愧地说道:“臣惭愧,这段时间的确有些懒散,未能坚持习武。”
  “身体是基础,不能有丝毫大意。这是我多次强调的事,你才离开行在多久,就抛诸脑后。时间久了,你还能记得什么?”
  “唯,臣一定改正。明日起,不,今日起,臣就恢复习武的安排。”
  刘协神色稍缓。“见过你夫人了?”
  “见过了。”
  “一年没见,辛苦你们了。冀州已经安定,不会有什么战事,她也没必要跟着我东奔西走了。我准备让她在邯郸待一段时间,助你一臂之力。”
  诸葛亮又惊又喜。“谢陛下,臣也正有此意。”
  “你还有什么想法,一并说来。”
  “唯。”诸葛亮立刻取出一份地图,铺开刘协面前。“陛下,邯郸地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是以能为河北名市。但人口渐增,商货渐广,以前的道路、桥梁,甚至是车辆都不敷使用。臣打算在邯郸重修一个大市,并在附近建几座桥梁,再造一些载重更大的车辆,减轻运输力量不足的问题……”
  诸葛亮指着指图,一一解说,眼中闪着自信的光芒。
  刘协静静地听着,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是窃喜不己。
  提前近十年让诸葛亮踏入仕途,从县令一步步的做起,而且从一开始就灌输了正确的理念,诸葛亮将比历史上的他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邯郸只是他第一个舞台,他就要唱出一大戏。
  第九百九十七章 过去将来
  刘协没有立刻答应诸葛亮,而是让他写一份报告,提交司徒府审核。
  而且这件事不能由诸葛亮直接操作,应该让赵相杨俊出面。
  凡事都要讲规矩,尤其是诸葛亮这种容易树大招风的人,不能轻易给别人留下口实。
  从杨俊的表现来看,他对诸葛亮还是照顾的,分担了不少责任。
  诸葛亮答应了。
  他从来没想绕过杨俊,只是想先听听天子的意见。
  邯郸是河北某名城,在某种意义上,地位比邺城还高,是冀州的核心,而不仅仅是邯郸县的县治,或者赵国的都城。
  要对邯郸进行大规模的重新规划,他很想听听天子的想法。
  刘协对城市规划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他知道一个重要的原则:集思广益。没有人是全才,但将众人的智慧集中起来,就可以避免绝大部分错误。
  由司徒府出面,对这个规划方案进行审核,就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
  除此之外,他更想教给诸葛亮一件事。
  不要因为自己出色,就觉得能摆平所有事,忽略了其他人的意见。
  这是聪明人最容易犯的错,诸葛亮就是典型中的典型。
  君臣二人讨论着邯郸城的未来,不可避免的转到了整个冀州的规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