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因此,他们对天子迈出的这一步在原则上是认同的,分歧只在具体利益的分配上。
  讲通了这一点,刘协随即沿着武学是实学这一基本认同讲了下去。
  既然是实学,就不能仅从文本上下功夫。兵书要读,战例要看,但不能满足于此,还要将更多的心思花在提高技战术上。
  兵法原本就分四大类,分别是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简而言之,权谋讲战略,形势讲战术,阴阳、技巧都是具体的技术。除了权谋略微有些虚之外,其他三门都是非常实在的学问。是真是假,有没有用,都要看最后的验证结果。
  刘协要做的,就是强化这些实用的技术。
  真正的战略是建立在坚实的技术基础上的,不讲技术的兵法都是纸上谈兵。
  具体战术,讲武堂研究得还不错,适用于山地作战的小阵型配合就是他们研究出来,重骑、轻骑的配合也由他们提炼改进,应该说,成绩斐然。
  孙策这次能顺利击破白帝城,并且将伤亡控制在一个非常优秀的范围内,从讲武堂的小阵型配合中受益良多。
  刘协主要提及了两点:一是牵星定位术,一是军械制造。
  前者属兵阴阳,后者属兵技巧。
  牵星定位术之前就有,用于海上导航。黄猗将其改进之后,用于草原上行军,效果不错。
  现在的问题是还不够精确,对使用者的要求比较高,无法推广到所有的将士。
  这个原因就是相关的工具不够精密、完善,也就是军械制造的进步不够快。
  仅就是武器制造而言,还有不小的距离。
  如今能让人满意的军械制造只有河东铁官、西河铁官打造的武器,但这些远远不够,离刘协的要求还有很远。
  武器是消耗品,不能只要求锋利,产量和成本也要符合战争的需要。
  但这些,已经不是裴潜能解决的了。
  这需要更完善的学术基础,比如物理、化学、机械等等。
  这就是刘协如此重视这一届讲武堂新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将来不会成为将领,走上前线,却会成为前线将士最坚强的后盾。会不会有人研究出能改变战场形势的武器,出现几个类似武安护国电磁显圣真君之类的大神,才是刘协最关注的。
  如果军事技术革命一定会来,还是出现在爱好和平的东方文明更好一些。
  刘协拔出随身长剑,曲指轻弹。
  剑作龙吟之音,久久不绝。
  “上古以木石为兵,后来以铜为兵,现在则以百炼精钢为兵。”刘协朗声说道:“人还是同样的人,用不同的兵器,战力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三百年前,便有一汉当五胡之论,今天还能有这样的优势吗?百年之后,我们又当如何面对祖先,能否说一句我已尽力,无愧于心?”
  堂上、堂下的人都陷入了沉思,又带着一丝隐隐的激动。
  就武功而言,如果不谈最近几年的逆转,本朝是远远不如前朝的。疆域不仅没有拓展,反而大大萎缩。尤其是西北方向,西域诸国主动请求内附,朝廷都一度不敢接受,只能任由蛮夷侵吞大汉曾经的疆土。
  好在天子横空出世,惊才绝艳,一举逆转形势,这才重新有了光明的未来。
  而更大的荣光,正在前方等着他们。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初露峥嵘
  来到这个时代七八年,刘协一直没有痛痛快快的说一次,以免过于惊世骇俗。
  今天依然不能。
  但他总算可以不用顾忌那么多,可以说得多一些。
  堂下十来岁的孩子不懂,就算听到了什么,传了出去,别人也未必当回事。
  堂上的教师都是研究军事的,保密是基本素质,就算觉得有些不对劲,也不会随便讲。
  少了顾虑,刘协就可以多讲一些,将他认为最根本的东西灌输下去。
  除了武学是实学,要实事求是的原则之外,刘协还讲了一些具体的事例。
  他拿出准备好的琉璃片,演示了一下光线的折射。
  琉璃就是玻璃,并不稀奇,尤其是随着西域商路的畅通,更多更好的琉璃制品进入中原,只不过是作为玉的仿制品,充当饰物,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价值。
  刘协挑了这两片琉璃不仅纯净,没什么气泡,磨制得也极佳。作光学演示时,勉强能够看出轮廓。
  他演示了两个功能:一是放大,一是望远。
  两个功能其实是一个,只不过望远的功能实现起来更复杂些,要两个镜片组合。
  但效果却是极为震撼的。
  虞翻等人都是研究军事的,自然清楚望远意味着什么。
  特别是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越早发现对手,生存的机率越大。用来传递消息,也可以成倍的提高效率。
  总而言之,潜在的价值极大。
  琉璃片很多人都见过,甚至手头就有,军中取火也常用琉璃片,只不过成色没有刘协手中的这么纯净。也正因为此,很多人根本没意识到那斑驳的光影背后,居然还藏着这样的功能。
  什么叫见微知著,什么叫明察秋毫,什么叫举一知十?
  眼前的天子就是。
  一时间,堂上、堂下对刘协的崇拜如滔滔江水,奔涌而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