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周忠没敢再说,躬身领命。
  两人又聊了一阵相关的事项,周忠特意说明了高柔在这件事中起到的作用。
  正如杨彪所言,刘协对高柔并不陌生,甚至比周忠想象的要熟悉。听完周忠的介绍,刘协点点头,同意了周忠提拔高柔的建议,并让周忠转告高柔,不要介意他与袁绍的关系,安心履职。
  周忠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躬身请退。
  ——
  判决书印在邸报上,颁布天下。
  这份判决书是以司空府的名义发布的,天子只在上面批了一个字,所以这不仅是司空府对海外逃归案的处理结果,更是天子兑现承诺,还政三公的实证。
  判决书前,加了一个按语。
  一是天下人都可以评价司空府的处决是否公平、公正,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上书言事。二是让更多人监督案件的执行,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
  最后,此类大案以后都会用这样的方式公布天下,希望关心国事的百姓踊跃献言,对不合理的条文进行讨论、修正,使法律起到惩恶扬善的意义,而不是某些人的私器。
  判决书一出,这篇按语就引起了轩然大波,甚至比判决书本身还有轰动效应。
  普通百姓还可以对朝廷的法律说三道四,甚至修正法律?
  这是亘古未有的新鲜事。
  不过想想天子言出必践,说归政三公就真的归政三公,由司空府全权处理如此大案,也就显然不那么荒唐了。
  紧接着,邸报上又接连几天刊登文章,讨论立法与执法的关系,评价秦法的得失,区别汉法与秦汉的异同,建议大范围讨论、修正现有的法律,贯彻天子以民为本的王道。
  一时间,天下修习律令的学者为之踊跃,摩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
  ——
  腊月二十七。
  宛城西,十里长亭。
  故南阳太守宗承身着赭衣,免冠徒跣,转身回望宛城,一声长叹。
  他的妻儿站在一旁,面容愁苦,眼睛红肿,却没有一滴泪水。
  从宗承被槛车送到宛城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以泪洗面,早就流干了泪水。如今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漫漫长路,就是无尽的绝望。
  能不能走到万里之外的西域,谁也没把握。
  就算能走到,这一辈子也回不了家乡,只能与蛮夷为伍了。一想到这一点,他们就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世林,一路小心。”赶来送行的宋忠劝慰道:“出了南阳,就会有人来接应你,一路护送你去西域。”
  宗承拱手致谢。“多谢祭酒,不过我已经连累了很多人,不能再添罪孽。既然天子要我步行至西域,那我就一步步地走过去吧,死在哪里就埋在哪里,也算无愧于先父。”
  宋忠苦笑。
  眼下坊间都有一个传言,说宗承受到如此严厉的惩处,不仅是因为他身为汝南太守失察,对逃归人员视而不尽,而是因为天子对党人的不满由来已久,而宗资、宗承父子就是典型的代表。
  天子要杀鸡儆猴,让天下的党人不敢再造次。
  是真是假,没人敢断言,但大家都觉得是真的可能性极大。
  毕竟天子对党人印象不好是有目共睹的。
  在宗承等人起程之前,包括袁绍遗孀刘氏在内的四十多人已经被斩首,首级还挂在宛市示众。
  又说了几句没什么营养的临别赠言,宗承与宋忠拱手告别,转身向西走去。
  其他人也纷纷与亲友洒泪而别,一时间哭声一片,就连负责押送的高柔等人都有些不忍,纷纷转过了头。
  宋忠叹息着,回到车上。隔着车窗,看着一步步远去的宗承等人,无奈地摇了摇头。
  “小子,你说……天子究竟是明主,还是暴君?”
  一旁侍候的宋良沉默了片刻,低声说道:“因人而异吧。对分到土地的百姓来说,他是明主。对党人来说,他可能是暴君。”
  “那你说,将来青史上记载的是百姓眼中的明主,还是党人眼中的暴君?”
  宋良转头看看宋忠,眉心微蹙。“阿翁,你是党人吗?”
  宋忠摇摇头。“我希望我是党人,可惜我不是。”
  宋良轻哼了一声。“既然不是党人,又何必为党人落泪。易地而处,你觉得党人会为你落泪吗?”
  宋忠一愣,随即大怒,抬手一个耳光。
  “竖子,真是好口舌!”不等宋良反应过来,他“呯”的一声关上车窗。“回城!”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三不朽
  宋良平白挨了一耳光,心里直呼晦气,却无可奈何,只能赶着马车回城。
  送行的队伍很长,马车快不起来,宋良也没办法,只好耐着性子等。
  目光一扫,他就看到了几个熟悉的身影,连忙转过头,以免被发现。目光躲过去了,郡学的马车却太显眼,还是被人认了出来。
  “子统,子统。”
  宋良无奈的转过头,露出灿烂的笑容,扬手打了个招呼。“仲宣,你也来啦。”
  王粲和身边的朋友打了个招呼,快步走了过来,挤了挤眼睛,用唇语问宋良。
  “祭酒在么?”
  宋良会意的点点头,用嘴角示意身后的车厢。
  王粲心领神会,大声说道:“新年之前,我们打算举办一个聚会,提名今年印行的名作,你有没有兴趣参加?”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