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今,他创造了这个需要,也就完成了为科学的催生。
  眼前的魏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如果没有他,魏翱只会成为一个炼丹的道士,不会成为真正的化学家。
  当然,伽利略、牛顿本质上也是炼金术士,然后才是科学家。
  “你们讨论的结果是什么?”
  “臣等以为,凡物欲燃,不仅要有可燃之木,引燃之火,还要气。这气可能和人吐纳时所纳之生气相类,而是人所吐之气相反……”
  魏翱侃侃而谈,与讨论火药威力时的勉强无奈截然不同。
  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发现。
  经过试验,他发现火药爆炸后的残气与口中吐出来的气,以及普通木材燃烧后生成的气类似,都能让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因此,可以推论,在组成火药的三种物质中,必然包含着能让木炭燃烧的生气。
  考虑以木炭经过闷烧,就算有气也被烧没了,他猜测这种气就在硫磺或者硝石之中。他打算对这两种东西进行分别试验,看看能有什么结果。
  刘协很感慨。
  这就是学者与工匠的区别。
  工匠只问结果,不问原因。他们注重经验的积累,却不去探究背后的原理。学者则不然,比起具体的结果,他们更想了解背后的原理,也就是所谓的道。
  魏翱作为一个既有实操经验,又有理论追求的炼丹术士,天生就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只是他追求的方向错了而已。
  炼丹是不会有结果的,炼火药可以。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自知之明
  等魏翱说完试验的计划,刘协没有对计划本身说什么,反倒建议魏翱做好个人防护。
  化学试验与物理试验不同,谁也不知道会弄出什么新东西,有没有毒,而火药的杀伤力又是显而易见的。万一出师未捷身先死,将这个堪比拉瓦锡的天才化学家直接炸死了,岂不太亏了。
  因此,建议一套安全规范,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刻不容缓。
  刘协还建议,要加强计量的精准。
  要想发现深层次的原理,就要对实验精益求精,大而化之是不行的。
  魏翱等人虽然不明白刘协这些建议的用意,但天子关心他们的个人安危,还是让他们有些感动,一一应了。
  谈了半天,刘协又嘱咐了虞翻几句,这才起身告辞。
  袁术在讲武堂门外站了很久,看着眼前不起眼的牌匾,以及进进出出的人,有点郁闷。
  讲武堂的人不让他进,哪怕他报出了自己的名号。
  不仅不让他进,还将他赶得远远的,一直警惕地盯着他,防止他突然暴起,强闯讲武堂。袁术本来没这心思,被他们这么一搞,还真起了意。
  只是一看那两名卫士手中的长矛,他还是放弃了。
  虽说政归三公,但天子一直抓着兵权不放,讲武堂更像是眼珠子一样,不由任何人惹指。真在这儿闹出风波来,难保天子不会震怒,直接废了他。
  看到天子从里面走出来,袁术连忙打起精神,抢步上前行礼。
  刘协瞅瞅袁术,也没多说,示意他跟着,继续和身边的甄宓讨论问题。
  甄宓是后宫中对技术最感兴趣的贵人,而且她一直有个心愿,要造一座横跨黄河的大桥,摘取封侯的悬赏。
  这个悬赏已经公布了好几年,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但是还没有人成功。
  直到最近炼钢工艺得到了改进,钢材的性能有所提升,甄宓才找到了新的思路。她打算用钢代替木材,建一座钢桥。
  刘协对这个方案很支持,经常带着她出入讲武堂,旁听与力学有关的相关会议。
  作为现代物理学的开山之作,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中提及的两门新科学指的就是新材料学代表的静力学和以炮弹飞行为代表的动力学。前者正是甄宓现在需要的学问。
  可惜的是甄宓精明却不聪明,在学问上没什么突出的地方。让她自己研究是不可能的,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
  回到御营,甄宓带着收获离开了,刘协这才正式召见袁术。
  端茶倒水的是新入宫的贵人桥氏姊妹。
  袁术恭恭敬敬的行完礼,抬头看了一眼,顿时愣住了。他知道桥蕤的这一对孪生女儿好看,却不知道她们这么好看。几年不见,她们由含苞待放的少女长成了真正的国色,让人不由得眼前一亮,恍然失神。
  对袁术的失态,大桥还好一些,小桥却有些不悦,哼了一声,拧身走了。
  袁术有些尴尬,臊得面红耳赤。
  “有时候朕难免怀疑,你那三个儿女是不是你的血脉。”刘协看在眼里,半开玩笑地说道:“这禀性可是一点也不像。”
  “他们都像他们的母亲。”袁术顺势说道:“不过也继承了臣的一些坏毛病。犬子耀继承了臣的懒,小女衡继承了臣的笨。只有长女权略微好一些。”
  “你倒有自知之明。”
  “臣年近半百,已过不惑之年,别无所长,只剩下自知之明了。”袁术说着,双手奉上洛阳图卷。“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两年辛苦,今日功成,特来向陛下汇报。”
  大桥将图卷接了过来,转身递给刘协。
  刘协展开,摊在案上,细细观看。
  不得不说,这洛阳图卷绘制得还是很精美的,甚至比刘表主持的第一卷还要略胜一筹。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