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桥走了过来。“陛下,还要继续么?”
  刘协伸手指指被荀文倩捏得正舒坦的肩颈。“继续,继续。”
  ——
  充作正殿的中庭已经站满了人,各级官员在太常寺官员的指挥下各就其位,准备参加除旧迎新的守岁大典。
  三公九卿在堂上,各郡太守及上计吏都在堂下。今天除了守岁,还有一项最重要的议程,就是公布朝廷一年的收支,宣布各郡上计的结果,并进行奖惩。
  去年政绩好的,此刻自然轻松愉快,等着被嘉奖。政绩不好的,则如坐针毡,连和人说话的底气都没有。
  渤海郡的上计吏陈群便是如此。
  他本不肯来,但推不掉。此刻听着其他郡的人开心的说笑,恨不得缩成一团,或者干脆找个墙缝钻进去,让所有人都看不到。
  但他怕什么,偏偏来什么。
  “长文?”从外面走进来的荀彧一眼就看到了他。
  陈群抬头一看,见是荀彧,更加尴尬,却不好装聋作哑,只能躬身行礼。
  “见过荀尹。”
  荀彧打量了陈群两眼,将陈群拉到一旁,低声说道:“渤海今年情况如何?”
  “不好。”陈群苦笑。“能不为殿,就算是侥幸。”
  荀彧倒也不意外。
  他已经接到荀谌的书信,知道渤海的大致情况,也清楚钟繇、荀谌已生退意,只是没找到合适的台阶而已。陈群被张昭派过来上计,除了没脸见人,不肯自来之外,也有归咎于汝颍人的意思。
  可是荀彧清楚,虽说汝颍人抱团是事实,但渤海搞成这样,却不是汝颍人的责任。
  这根本是两种制度之间的差距,不是个人能力就能弥补的。
  他在河东、河南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河南尹府还缺几个办事得力的掾吏,你要是不嫌弃,年后就跟我一起走吧。石广元、孟公威他们几个正在河南试验新农具,得空还可以聚一聚。”
  陈群一愣,下意识地抬头看着荀彧,拒绝之辞到了嘴边,又生生咽了回去。
  机会难得,荀彧又诚意拳拳,如果因为一时意气拒绝了,下一次再想有这样的机会还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他实在是不想在渤海多待一天了。
  “多谢荀尹。”
  荀彧拍拍陈群的肩膀,欲言又止,最后只是轻轻叹了一口气。“长文,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了一些挫折,你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君子如玉,不琢不成器。”
  陈群点点头,再拜。
  低头一瞬间,眼泪就下来了。
  他刚准备说话,杨修大步走了过来,见此情景,不由得一笑。“哟,这不是陈太丘之孙么?你现在哪个郡国主政?”
  陈群顿时阴了脸,一言不发。
  荀彧连忙拉着杨修离开,将陈群的情况大致说了一下。杨修是知道内情的,立刻说道:“怎么,想还陈太丘的人情?别怪我多嘴,虽说司徒府还没有禁止守相辟除,但这种乡党招引的事还是尽可能避嫌。况且他还是去了渤海的人,在天子那里都挂了名的。”
  荀彧叹了一口气。“你说的这些,我岂能不知,只是形势如此,不能不帮。不过你放心,此子虽然有些迂腐,能力还是有的。我给他一个机会,能不能翻身,还要看他自己。”
  杨修笑笑,没有再说什么。
  荀彧资历比他老,与天子的关系也比他亲近,倒不用他来提醒。
  荀彧说道:“我刚听门外的卫士说,你与司徒一起进来的,怎么又……”
  杨修咧嘴一笑,附在荀彧耳边说道:“我去见驾,告了个御状。”
  “告御状?”荀彧打量了杨修两眼。“告谁?”
  “司徒。”
  “司……徒?”荀彧张大了嘴巴,看看堂上就座的杨彪,又看看杨修,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德祖,你们父子又搞什么?”
  “待会儿你就明白了。”杨修卖起了关子,迈步上堂。
  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年终总结
  “皇帝、皇后驾到!”
  随着太常一声大呼,宴会开始,正在闲聊的众臣各归其位,整顿衣冠,正身肃立,等待着天子、皇后出席。
  不少人都是第一次出席这种场合,尤其是那些跟着丈夫来的妇女,紧张得不敢呼吸。
  杨彪眼睛有些湿润,鼻子更有些酸。
  一晃十多年了。自从被迫西迁,朝廷还没有举行过如此规模的仪式。如今天下初安,礼仪之事也该提上日程了。
  今天这守岁之会虽然热闹,却有诸多不合礼仪之处,以后要找机会向天子进谏。
  想到这里,杨彪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荀彧。
  荀彧的来意之一,便是议礼,也不知道他和天子谈得怎么样。
  一会儿功夫,在鼓乐声中,荀文倩领头,甄宓、桥氏姊妹随后,走了出来,在东侧停住,转身对着门口。
  马云禄、吕小环及两个胡女美人紧随其后,在西侧站定,同样转身看向门口。
  杨彪等人一看,不禁会心而笑。
  这些贵人、美人既有关东的,也有关西的。至少在天子后宫,关东、关西已经做到了和睦共处。皇后出身儒门世家,也合乎儒门的希望。
  由此可见,虽然天子推出了很多新政,有很多细节上也不太讲究,根本问题上还是用心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