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夏日的时候温度高,加上维良郡本来就是地处偏南,那热劲就更不需要多说了。赶上高温的天气对于水车的运输就十分不利。
  但是有了地下活水就不一样了,温婉等于有了固定的水源。要是因为温度地下水稍微变少了一点,也可以通过水车运输的方式,这样就能满足一年四季水的需求。
  “太好了,这地下水就是上天送我们的礼物,”温婉扯着嘴笑道,“这维良郡就是上天恩泽的福地,有矿脉,山脉,还有地下水。现在我们又开辟了梯田和海港口,我有预感,有朝一日这维良郡的维良城会成为整个大胤最繁华的地方。”
  楚亦道:“你说是,就一定会是。”
  温婉佯嗔,“我说的可是真的,”她可没心情画什么大饼,“虽然还需要一点时日,但一定都会实现的。”
  “我知道。”楚亦执起温婉的手,轻轻一捏表达自己的信任。
  他们这段对话是在水池边大大方方的说完的,压根也没想着要瞒着谁。而因为之前惊险的一幕,这水池边上可围着不少前来看热闹的维良城百姓。他们耳朵尖,将温婉说的话尽数收在耳朵里面。
  “这,温娘子说得好像是那么回事呀。”
  “可不敢这么说,之前十几年我们过得可不像是生活在福地之中。”
  “那是狗官当道,可是你看温娘子和楚相公来了之后,可有这样的事吗?反正我觉得就是真的,这维良城没准就是一块福地。”
  “话说回来,我们维良城现在还有官吗?这一日日地我就见衙差跟着温娘子和楚相公跑了,他们真的不是朝廷派来的官吗?”
  百姓们说到这个问题就犯嘀咕,他们心里总觉得有些事不对的,譬如这郡守是不是太久没有出现了。还有若是这个温娘子一行人是官差,为什么还要给他们付工钱,为什么他们的粮食还可以买卖售得。毕竟这么多年官差要是他们干活可没有给过什么钱,而且朝廷也曾经在某些特定的日子开过粮仓,那些都是不收费的。
  “嗐,你们在想啥,反正我是打定主意了,这温娘子不管是不是官,那都是维良城的再生父母。没有她我们哪有现在好日子。”
  “这倒是。”
  这是经过努力之后逐渐聚集起来的民心,正在一点一滴地凝聚,和不断变化的维良城一样,奔赴不可预见的未来。
  维良城的事算是进展颇为顺利,各项改造工程有条不紊地在进行,一日一个变化,让这原本隐藏在山林中的死城一点点地焕发生机。
  相较于维良城的变化,温宁这里可以说是毫无进展。
  从陈秋死后,她就搬回了良营的营帐,和简洵见面也少了很多。大部分相见的时候都是每日早功在演武场上见到他,不然就是去洗澡或是每十日的值夜。
  温宁不再和简洵日日待在一个营帐之后,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有了一丝很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明显,但是还是有人能感觉出来。
  比如简洵以前总能听到温宁谄媚狗腿的给他拍马屁,可现在她时常待在帐中不说话,有时候就坐在那发呆。要不就是简洵看不下去了,丢给她一本书让她自己琢磨琢磨。
  温宁也拒绝过,“将军,属下觉得这本《鬼谷子》不适合属下看呀。”
  简洵冷哼,“怎么宁愿发呆消磨时间,也不愿意上进看看兵书?”
  “发呆你也要管呀,”温宁嘀咕,“管的真宽。”
  简洵眉毛一竖,“说什么?”
  温宁赶紧收声,换上恭敬十足的笑容,“将军拳拳爱护之心属下受宠若惊,只是属下并不喜欢看兵书,倒是对山海河川,野闻轶事很感兴趣。不知道将军可有这方面的书籍。”
  简洵冷笑,“你还挑上了,你觉得本将军帐中会有这些吗?”
  温宁看了看手中都被翻得十分绵软的鬼谷子,讪笑,“属下思虑不周。”
  简洵见她主动认错不再继续调侃,也任由她继续望着营帐顶发呆了。
  隔了十日,温宁抱着剑来值夜。她才刚刚坐下来,忽然有本书就飞到她怀中。温宁被唬了一跳,赶紧接起来看看是什么东西。
  “《大胤图志》?”温宁摆来摆去,朝着站在书案前的简洵问道,“将军这是什么?”
  “大胤的山川河流,人文地貌,民间野闻轶事,不是你说你喜欢看这种书吗?”简洵蹙起眉头,“现在又换口味了,不想看要还给我?”
  温宁连忙紧了紧怀中的书,“将军哪的话,属下就喜欢这种东西呢。”
  为了以证她确实喜欢,还煞有介事地即刻打开,在简洵面前做出一副看得津津有味的样子。
  “稚子心性,净喜欢这种杂书。”简洵撇撇嘴,带着一丝不易发现的高兴回到案几前,继续看他的《鬼谷子》。不过他总会不经意地抬头,不经意地看着坐在椅子上抱着本闲书看得欢畅的那个人。
  温宁一开始的确是在装模作样,毕竟这是她能接触到的唯一一本记录山河和野闻轶事的书籍,她也怕简洵一个不高兴就拿回去了。不过翻着翻着她就发现这本书太妙了。
  这书像是一个人写的游记,而且完全是手稿。因为这上面的字迹虽然苍劲有力,但是字体却很飘逸,完全不是刻字印刷上去的。
  这上面写的游记也很有趣,大胤有八州,二十六郡,这本书一开始就大致介绍了每一个地方的大致情况,从国都宣城,到温婉所在的维良城所处的州郡情形地貌都写得详尽。
  虽然不曾细致到每个城中都有什么,是什么情况都写明,但是他把他到过的地方都写得很清晰,温宁第一个看的就是宣城。没办法,这书介绍的第一个地方也是宣城,她也没书可看,所以就耐着性子把宣城的情况看个通透。
  可她看着看着就发现门道了,这写书之人不知道是谁,在宣城篇写得野闻轶事第一件竟然关乎大胤皇室。包括几十年前的皇室动乱都写了上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