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章新的篇章(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随着丹东短暂之行的落幕,不管我和秋桐承认接受与否,我们的关系史都揭开了新的一页,新的篇章开始了。
  空气里那个虚无缥缈的狗屎亦客,自此彻底消失。
  新的篇章,将如何续写,将会由谁来续写,是我,是她,还是我们,我不知道。
  新的篇章,将会有多少纠结和痛苦,将会有多少磨难和坎坷,将会有多少柔情和欢乐,我亦不知。
  漫漫人生路,我拼搏过,我失落过,我笑过,我哭过,我怦然心动过,我黯然神伤过,我痴迷疯癫过,我纠结痛苦过我豪情壮志过,我颓废沦落过。时不时会感觉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像走在沙漠中迷失方向一样迷茫,孤单无助。又觉得人生如棋,一子错了而满盘皆输。
  人生里,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只是,在严酷的现实面前,我不知道自己该抓住什么,该放弃什么,该无奈还是无能,该无知还是执着。
  午后,天气突变,寒风呼啸,接着天上飘起了雪花,鹅毛般的大雪在寒风的裹挟下飘落在星海大地。
  天气预报说,这是今冬以来的最大的一场雪。或许,也会是今年的最后一场最大一场雪。
  整个白天,我都坐在办公室里看着窗外飞舞的雪花发呆,脑子里回荡着丹东之行这几天发生的事情,回荡着昨晚发生的一切。
  一切都来的这样突然,就如这场大雪。
  这是我生命里的一场大雪,是我情感世界里的一场大雪。它涤荡着我灵魂里的龌龊,洁净着我心灵里的卑劣,冰冻着我无法复苏的身体。
  或许,一生只需一场精神的大雪。
  或许,一生只需一场真正的爱情。
  冬天意味着一年的结束,一年生命的结束。
  我看着窗外阴霾的天空,所有的缤纷都褪去了,所有的啼啭都消去了,所有的热情都冷去了,所有的繁荣淡去了;只剩苍黄的天,萧索的地,凛冽的风,阴冷的雪。
  我的一年到此似乎可以及早收场了,生命到此似乎可以索性沉默了。
  还有什么莺歌燕舞可以欢畅的呢?还有什么花红柳绿可以沉醉的呢?罢,这一生命的末季,不如归去。
  雪,漫天的大雪,就这么从四面八方飞扬而下。顿时,天地圣洁,万物生辉。
  站在窗前,点燃一支烟,我缓缓地抽着,沉思着。
  快下班前,云朵拿着一份传真走了进来。
  “哥,这是瓦房店发行站传过来的一份报告,他们准备联合当地一些部门搞一次大规模的发行宣传活动,先给你审阅。”云朵将报告放在我面前。
  我接过报告,点了点头。
  按照公司的统一部署,明天,也就是周六,公司牵头,各市区站参加,将在星海广场搞一次大规模的向市民赠报宣传活动,各县站各自为战,自己在当地搞,时间和形式自己决定。
  这也是大征订结束前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发行宣传活动了。
  “哥,这次丹东之行顺利吗?”云朵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我看着云朵:“还算顺利。怎么?”
  “没什么,我就是随便问问。顺利就好。”云朵笑了下,接着犹豫了一下,说:“我怎么看到秋姐有些神情郁郁的,一直就坐在办公室发呆,我还以为——”
  我的心里一动,接着对着云朵笑了下:“可能是累了吧,会议日程很紧张的。”
  “我也觉得是这样,我劝秋姐先回家休息下,她却不走。还是坐在办公室发呆。”云朵的口气有些心疼。
  我的心有些发沉,我知道,此次丹东之行,发生了太多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在秋桐心里不亚于10级的地震,她的心,是短时间里难以平静的。
  我不知道,此次大地震,会不会在她的心里引发大海啸,将会对她今后的心态产生如何的变化。
  云朵看着我沉默不语,咬咬嘴唇,轻轻退了出去。
  我定定神,看完报告,然后拿着报告去了秋桐的办公室。
  推开门,秋桐正怔怔地坐在那里,眼神里带着深深的迷惘。
  看到我进来,秋桐的眼神一闪,身体不由就颤抖了一下,接着就晃了晃脑袋,似乎是要自己恢复一下情绪,然后看着我。
  我走过去,将报告递给秋桐,秋桐接过去看了看,然后点点头,拿起笔签字,边说:“可以,批准他们去操作吧。通知财务,费用从自己站的经费里列支。”
  我点了点头,拿过报告就要出去。
  “你等一下。”秋桐说。
  我转过身看着秋桐。
  秋桐弯腰拿起一个袋子,递给我,声音平静地说:“我中午出去办事,顺便去了一趟市人事局考试中心,找熟人给你要了一套考试复习教材。”
  我接过去,看了看。
  我不知道秋桐是顺便给我要来的还是特意去要的。
  秋桐在集团人力资源部干过很久,她和人事局的人自然是熟悉的。
  “我详细咨询过了,这次招考的模式参照公务员考试,程序和考试的内容都是。我给你要的复习教材,就是公共科目的。”秋桐又说。
  “嗯。”我点了点头。
  “这次招考,报名的人很多,我打听了下,报考我们集团的人有2000多,其中报考你那个岗位的人800多。”秋桐又说。
  我又点点头,800多人争夺一个名额,李顺给我交办的任务够艰巨的。虽然我对自己做事一向很自信,但是一听有这么多人来竞争这一个名额,心里还是颇感压力。
  计划经济时代,考大学是人生的独木桥,因为考上大学毕业包分配,就等于有了铁饭碗,就等于成了国家干部。如今,考体制内的人员又成了很多人的独木桥,大量的应届往届毕业生都把在体制内谋取一个饭碗当做人生的最高追求,每每有招考,都蜂拥而至。
  而这部分人脱离学校不久,恰恰又是最善于学习最善于考试的。当然,和参加工作后参加考试的人相比,他们也有致命的弱点,那就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
  “800多人只录取一个,你肯定有压力,有压力不是坏事,有压力才会有动力,但是,也不要压力太大。”秋桐说:“以前体制内招考的时候,我曾经多次抽调参加其中的一些工作,对其中的程序和内容略知一二,在这种考试的复习阶段,你要注意几点……”
  秋桐开始告诉我注意的地方。
  看着秋桐耐心的表情,听着秋桐详细的讲解,我的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似乎觉得秋桐对我的心态真的和以前不同了。
  “我给你说的这些,你都记住了吗?”说完后,秋桐这样问我。
  我点点头:“嗯,我都记住了。”
  “世事我皆努力,成败不必在我,只要自己努力了,也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秋桐又说:“毕竟,800多人,只能一个人能成功。”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