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农业旅游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黄雁声扶着叶春林老人坐下之后,自己才在他对面坐下来。
  他亲切询问叶春林的情况:“老人家今年多大了?身体可好?”
  叶春林道:“我今年七十八岁,身体没得好哦,有高血压,还有风湿,手啊,脚啊,关节啊,常年都痛,药天天吃,都不敢停下来。一年到头,吃药都是好一笔开支。”
  黄雁声忙道:“那是不能停,高血压的药停不得,其他药怎么吃也要听医生的,不能自己私自停药。”
  叶春林点点头:“这个我晓得,多谢书记关心。”
  黄雁声道:“老人家要保重身体,只有你们身体好了,才是大家的福气。”
  “现在国家推行医保政策,老人家有医保吗?有医保的话,看病吃药,医保会报销一部份,能减轻一点负担。”
  说到医保这个问题,叶春林可就有话说了。
  他道:“不瞒黄书记,医保我是有的,我儿子给我买了医保,但是这个医保吧,我们用起来不太方便。”
  嗯?
  黄雁声温声问他:“怎么个不方便法,老人家给我仔细说说。”
  叶春林道:“我们村连个卫生所都没,要看病就要去县里大医院,既费时间又耽误事,所以大家一点小病小痛的,都懒得去看,靠自己弄点偏方熬过去。”
  黄雁声赶紧吩咐秘书丁诚,道:“小丁,这个问题你记录一下。”
  他对叶春林道:“老人家这个意见提得很好,确实,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亟待完善修改的地方。我回去以后,会召开县里有关部门商讨研究,尽快制定一个可行方案出来,解决村民们看病难,看病不方便的问题。”
  叶春林道:“书记能重视这个问题,是大家的福气,特别是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本来就腿脚不利索,加上我们村的路又不好走,出去看个病,真的是千难万难。”
  黄雁声连连点头:“老人家说得是,在这基层卫生医疗方面,我们确实要尽快规划。”
  “除了看病不方便,老人家觉得,还有哪些方面,是我们政府做得还不够完善的?”
  黄雁声说着,环视一眼屋里屋外的村,略略提高声音道:“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提,我今天来,就是专门来听取大家的意见的。”
  “修路了,书记。”
  “对,黄书记,我们的意见就是修路。”
  “书记, 我听说别村种水果有贷款,有补贴,我们村有不?”
  一时间,众人踊跃发言,气氛十分热烈。
  叶继安被人从地里喊回来,就看到自家门口已经挤满了人,把他家的大门都挡住了。
  有交谈声从屋里传来,热烈而喧哗。
  “让一下,让我进去。”叶继安拍着一个堵在他家门的村民肩膀说道。
  “去去,一边儿去,县委书记在里头,屋里都挤不下,大家都想进去,凭啥要让你进去啊?”村民伸长脖子看向屋里,闻言头也不回,还抬手把叶继安的手从肩膀上拍下去。
  “……”叶继安幽幽道:“叔,这是我家。”
  村民回头,嘿嘿直笑:“哦,是继安回来了啊,嘿嘿,那你进去吧。”说着让开半个身子,让叶继安得以通行。
  等叶继安挤进屋之后,又飞快的把门堵住,生怕被人抢走最佳视线。
  见他进屋,大家声音顿住,目光都往他看过来。
  叶继安喊一声“爸”,叶春林对他道:“继安,这是县委书记黄书记,喊人。”
  叶继安就道:“黄书记好,我是叶继安,欢迎黄书记来我们家。”
  黄雁声笑道:“我来看看大家,顺便了解一下青石村的情况,打扰你工作了。”
  叶继安笑道:“书记太客气了,这算什么打扰,反正是自己家的地,多干点少干点都无所畏,再说了,地里的活是干不完的,也不差这半天一天的。”
  叶春林瞪他一眼,道:“好好说话,这么油腔滑调干什么?”
  叶继安委屈:“爸,我这是好好说话啊。”
  吴兴噗嗤一下笑出来声,拍拍凳子招呼叶继安道:“继安,过来坐。”
  叶继安喊了吴兴一声“村长,”走过去在他边上坐下来。
  黄雁声在麓丰县当了一年多县委书记,走访了十一个乡镇,五十多个贫困村,也发现麓丰县百姓的可爱之处。
  这些村民的生活虽然贫困,却乐观向上,从未放弃过对生活的热爱,他们用各种办法,寻求解决之道,哪怕走了弯路,也从不气馁,抱怨过后,继续保持着积极饱满的情绪。
  也正是因为百姓存了过好日子的心,他们这些党员干部,才有信心把扶贫工作做好。
  所谓扶贫先扶志,也是这个道理。
  吴兴道:“继安回来得正好,黄书记正在听取大家的意见,对于我们村子的建设,你有什么好的想法,赶紧说出来给书记听听看,要是被采用了,也给我们村子做贡献不是?”
  黄雁声含笑道:“对,有什么想法,叶继安你都可以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嘛。”
  叶继安想了想,正色道:“说到村子建设这块,我还真有点不成熟的想法,就是不知道行不行得通。”
  黄雁声道:“有想法就是好事,至于能不能行得通,得先说出来才知道,对吧?”
  叶春林一眼看过去,道:“有话就说,磨磨蹭蹭的像什么样子?”
  吴兴也笑道:“是啊继安,你有什么好想法就说出来呗,正好现在黄书记也在,村里大家都在,行不行得通,大家一起参考嘛。”
  叶继安道:“那我可就说了。”
  “修路是肯定的,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从古至今都不变的道理。”
  “但是路修好以后,村子要怎么才能发展得更好?我觉得,光靠种几株果树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村的水果虽然好,但是规模不大,产量有限,收入自然也就高不到哪里去。”
  “我特别了解过我们麓丰县如今的扶贫政策和发展思路,知道县里要打造生态休闲农业风光带和特色产业。”
  “所以我在想,我们青石村风景秀丽,是不是可以往农业旅游这一块发展?”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