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嫡女在五零 第7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真好。”
  赵老太看着老汉一天天的恢复,脸上笑的乐开花。听丝丝说她已经请了一年的假期跟他们回家,她赶快说不用。
  “你爹能有这个样子,我就能照顾得了他。不用你们。别耽误你们工作。”
  “爹还得继续治疗,不能半途而废。娘您别老顾忌东顾虑西的。我就是没工作了于解放也能养我,不用瞎操心。”
  作为儿女,这时候不管什么时候管。她请长假对工作肯定有影响,可那点影响她不在乎。
  闺女决定了的事儿,老太太反对无效。嘴上说着我们自己行,实际眼中暗含泪花,心里踏实无比。病了,没有谁比丝丝在身边更让她安心。
  随着期末考结束,丝丝的工作正式停了。原定是开车回,如今老人这样,于解放觉得还是坐火车卧铺更舒服。
  ————
  几天后安排好工作,请了一周的假。于解放到火车站买了七张卧铺票,双胞胎用一铺。翌日晚上的火车,白天跟媳妇收拾东西的时候说起了口粮的事儿。
  “我问过后勤了。你这种情况可以将粮本副食本上的供应换成票,转到当地购买。转粮食关系的话不好,屯里供应跟城里不一样。以后我每月兑换好连钱一起给你寄回去。”
  “是嘛。那就每月兑换吧。”
  “嗯,我已经给你换了一个月的了。家里的钱你也都拿上,遇到什么事儿了就给我发电报。我来解决。”
  “能有什么事儿啊?”丝丝笑笑不以为然。
  “就是以防万一。”
  说着话于解放站起来将媳妇涌入怀中。“分居一年,会不会想我?”
  “你这是一年都不打算去看我?”
  “怎么可能。”退后一步亲媳妇一口,“只要有时间我就回去看你们。”
  收拾了行李,又将家里的缝纫机拆卸装进箱子。上火车的时候老太太扶着老汉,其他人都是大包小包、连最小的双胞胎也都背着书包提着东西。尤其于解放,重物都在他手上提着。
  火车上睡一晚,翌日天亮回到了老家县城。老三早得了消息,天不亮就赶车等在火车站出站口。
  如今农村是大集体,赵家之前的骡子年纪大早被卖了。老三这是赶着大队的车,农闲时用得负责草料,喂饱了才能交回去。
  “木墩哥、”
  于解放走在前头,老三站起来赶快打招呼。将带来的东西放骡子车上,满满当当的居然快堆满了,只勉强留了一点儿地方让老汉靠坐。
  十几里的路,对于常年劳作的人们来说不算什么。可对于赵丝丝这样不爱动的人,还是有些考验。于解放直接伸手提下俩大包,然后腾出地方让媳妇坐。
  “你跟娘背靠背,能坐下的。”
  老太太知道闺女不好意思,所以先上去坐好,然后招呼丝丝:“快来。要不背靠背,要不娘搂着你。”
  丝丝看看仨小的,白芷冲她笑,石燕牵着妹妹大咧咧的开口:“妈你快坐吧。我们平时跟我爸锻炼,跑五千米没问题,走回去也不是事儿。”
  石竹也笑:“妈你坐吧,我们平时跟爸爸锻炼,比你有力气。”
  赵青青干脆伸手扶她:“快上去吧。别磨叽。”
  老三乐呵呵的自己去背包,让于解放坐车上赶车。丝丝被于解放半扶半抱坐上车,靠着他宽阔的后背当挡头。
  一路上老三介绍着并没多大变化的景致。赵青青看着陌生又熟悉的一切,心里感慨不已。因为妹妹,她从一个大字不识几个的农村离婚妇女,变成了如今有房有工作的城里人。
  “那些人说啥你别理。一个个都是山炮,成天就会扯犊子。”
  老三忽然开口转移话题,将赵青青的思绪拉回了现实。她冲三哥点点头,明白他的好意。
  这么多年她不嫁,在世人眼中就是个单身寡妇,没人要。城里人知道内情的都免不了指指点点,何况最远去过县城的农村人。更会笑话她。
  “我让你和三嫂丢脸了吗?对不起、”
  “别说这个。都是些长舌的,他们也不敢当我面说,不然我削死他。”
  老太太接话:“一家人就是要如此,这才像个当哥的样儿。”
  “娘你放心,我没多大本事,但也不会眼看我妹子被欺负。”
  赵青青笑笑、转头瞅一眼十几岁花骨朵一般的女儿,眼瞅着就上高中了。白芷感觉到妈妈的视线,回头冲她灿烂一笑。
  “妈、我都记不清老家的样子了。这些年你看有变化吗?”
  赵青青笑着摇头:“没、还是老样子。”
  孩子开心快乐的长大了,这些年自己读书、有了好工作,有了住房。没有婆家的麻烦,还有娘家人护着,日子过的比许多人都舒心。
  赶着车回屯子,进屯子后一路都有人在打招呼。家门口下车,院里郁郁葱葱。豆角、黄瓜、洋柿子……啥菜都有。老三媳妇听到动静出来,手在围裙上擦擦,帮着提行李。
  “快回屋,快回屋。饭我刚做好,估摸着你们就这个点儿到。”
  老头一手拄着拐杖另一半老太太搀扶着,走了两步扒拉不让扶,自己拄着拐杖往里走。
  “死倔巴老头、”老太太低低说一句,跟在他身边。
  儿孙们暗暗乐,觉得人老了有时候好搞笑,跟小孩子似的。白芷背着书包还提着个包袱,里头装着她们娘儿俩的换洗衣裳。
  屋里、老汉坐炕上四下到处看。然后对老三点头:“弄的不赖。”
  得到父亲的认可了,老三摸摸脑袋憨笑。“房顶大修了一下,泥屋顶变瓦,这回不怕雨大泡漏了。”
  “都没给你钱呢,你拿啥修的?还有被褥也都得要钱票,屋里我看被褥都添置了新的。”老太太问。
  “丝丝给的。”老三摸摸脑袋:“我没本事,一年上工除去一家吃穿剩不下几个。”
  老太太在厨房看了看饭,正好听到这一句。顿时拍老三一下嗔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你妹子给了钱,这活儿不都是你们干的嘛。被褥也做好了,院儿里种了菜。你去接我们、你媳妇把饭也做好了。这就挺好,都是好孩子。”
  觉得自己没出息,父母在城里妹子家住这么多年,他还真担心看不上他。前些年他去过一趟妹子家,那是真好啊!妹妹妹夫都有能耐,他们比不了。
  “嗯呐。爹娘以后回来了就我们孝敬,我们照顾。我们俩没妹子妹夫那条件好,但只要我们有吃的绝不饿着你们二老。”
  老汉拿拐棍敲他,老三下意识的躲。身子歪了一下又正过来,任由父亲削他。原以为会跟以前一样很疼,可等拐棍落到腿上了才忽然发觉、以前强壮的父亲居然没多大力气。他这才深刻意识到父亲老了,真的老了。
  “爹、”
  “爹啥爹?跟你爹娘这么外道,看老子咋削你。”
  老三哈哈乐:“我就盼着爹回来削我呢。”
  大家哈哈笑,老汉拿着拐杖又碰他一下。“是不是贱皮子,就喜欢人削你。”
  “行了,行了,都洗洗,咱准备吃饭。”
  他们说话的工夫,丝丝已经在外头打水洗了手脸。将到处乱转的俩闺女叫来洗手,她站起来没用毛巾擦,而是任由它自然干。
  举目四顾打量这个农家小院,跟小时候没多少变化。印象中家里就是这样,虽土屋矮墙但生机盎然。
  屋里、母亲永远收拾的干干净净,身上的衣服即便打着补丁也都浆洗的利利索索。冬天坐在炕头,做不完的针线活儿。
  于解放站她旁边,指指院外那条路。“就那儿,我就在那儿捡的你。”
  以前从不说,怕丝丝难过。后来她自己会提起,这回回来了于解放就实地给她解说。
  “记得是个清晨。我起得早,天才刚刚亮。上厕所的时候听到你哭,我就给抱回来了。可我家太困难,自己都快饿死了。”
  丝丝回头看他:“那会儿爹娘没说什么吗?那时候家家都困难,谁会愿意养一个捡来的女孩。”
  于解放摇头:“没说。困难是困难,旁人家也说养个捡来的闺女没用。可咱娘说是条命,咋能不要。家里仅有的小米蒸熟、晒干、磨粉给你冲了喝,为这个你奶没少骂。”
  “要好好孝顺娘,还有爹。”
  眼眶里热热的,养儿方知父母恩。自己做了母亲,更明白养父母对她是多大的恩情。那个年代他们要不要她,如今有没有她可说不定。
  如果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如果你不曾保护我,我的未来将会是什么?
  是你抚养我长大,陪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让我和你共同拥有它……《酒干倘卖无》词:罗大佑、□□。
  第四十六章
  于解放心思没那么细腻, 但也能感受到媳妇心思起伏。伸手拉着她,小声的说。
  “你小时候那襁褓可精细了,是绸缎绣花的。我娘那会儿说不知道你爹娘遇到了什么难事, 也许很快会来找。有钱人家又不是养不活,不会无缘无故扔孩子的。那会儿外敌入侵兵荒马乱, 她们也许真遇到了麻烦,不是抛弃不要你。”
  “无所谓了, 小时候刚知道的时候还会想。如今早不在意。我有爹娘有你有石燕石竹,已经不介意他们为什么不要我。如今想想,只希望他们平安吧。生在乱世,人都有太多不得已。”
  “走了, 吃饭。”男人岔开话题不想她太难受, 笑笑牵起她的手:“这院儿里是不是还能喂几只鸡, 方便吃鸡蛋。”
  丝丝点点头:“嗯, 现在买鸡苗过年时候可以杀了吃鸡。”
  “我一会儿出去转转, 看谁家老母鸡抱窝了帮忙孵一窝小鸡。”
  老三媳妇正好听到这话,立马接茬说:“我都给孵好了, 在我那儿养着呢。一窝孵出来十只, 死了一只还有九只。等会儿我给提下来。”
  老三家大闺女笑着说等会儿她去提,俩弟弟也跟着凑热闹说要帮忙。白薇点点俩弟弟额头, 一副大姐大的派头。
  “都给我乖乖的, 瞎胡闹我削你们。”
  “哈哈、”大弟弟开心的笑, 小的那个奶声奶气的说:“姐姐、我帮忙。”
  丝丝呼噜一把小家伙毛茸茸的脑袋:“先进屋, 进屋姑姑给你们拿糖吃。”
  一听有糖, 几个孩子顿时开心不已。这玩意可轻易见不到。进屋先给孩子分了糖, 丝丝把一铁盒饼干给了老三媳妇, 让她帮孩子们收好。
  老三媳妇笑笑, 转头说几个孩子:“愣着干啥,还不谢谢姑姑。”
  “谢谢姑姑。”
  丝丝给孩子们带的饼干和糖,赵青青带的基本相同。如今物质匮乏也没什么稀罕的,这些东西农村孩子极其少见,有的甚至根本没吃过。
  “谢谢大姑。”
  一大家子凑在一起,一桌是坐不下了。炕上男人陪老爷子坐,地下女人和老太太坐。
  碴子粥、玉米面里掺和着野菜贴饼子。蘸酱菜水灵灵的管够,老三媳妇还奢侈的给他们弄了一大盘子的鸡蛋酱。
  “吃啊,你们多吃点儿。”
  饼子里没白面,如今的加工技术又不好。农村基本用碾子,舍不得糟蹋了粮食那是连皮带瓤全碾碎在一起,没机器加工的细腻。再加上如今这时节野菜有些老,多了苦涩味,就更不好吃了。
  玉米面野菜饼子真的有些拉嗓子。但这些年因为干旱,城里的玉米面也早划到细粮里头。也就大院儿里供应还可以,赵青青母女对这些都没少吃。
  给石燕石竹俩人小碗里舀鸡蛋酱,赵青青冲孩子笑笑。这俩因为爹娘有本事,还真没怎么吃过这种纯粗粮的食物。
  老太太也怕孩子吃不惯,想起身给她俩冲麦乳精。就着甜甜的饮品往里送,这是个好主意。
  她刚起身被丝丝拉住,没说话笑笑眼睛看着饭桌。于解放也用眼神示意岳母不用管,老太太只好坐下。
  老三家几个孩子都吃的特香,仨人分了一个饼子,乖乖吃完不再要。石燕石竹看他们都吃的挺好,俩人啥都没说也默默的吃。三舅妈给了俩人一人一个,石竹笑笑放下一个,和姐姐一分为二一人一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