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从永安城回来以后,军营里到处都在为归朝的离行提前做准备,士兵们身影忙碌,打包的行囊装满一车又一车。?「殿下,已将大部分的兵器先行运回京华了。」亲信前来稟报。
  忽札尔一死,夜秦与夷族长达五年的战争终于划下句点,祈王随即奏疏给皇上不日便会啟程回京,是以军营这几日都在整顿兵马,检查哪些物品可以先上路,好让大军出发时能够行装简便。
  而祈王那日在永安城斩杀夷族太子的事已传遍夜秦各大小巷,当时民眾虽远远在外头观看,却也知道大军夹围,祈王率领眾将与夷人在客栈里头廝杀,用不着片刻,窗户飞出忽札尔的项上人头,宣告这场比斗谁是最终赢家。
  祈王赢得满国喝采。
  因为大家都在喝采这样英勇的事蹟,如此,也就无人知晓那客栈里有一群暗探以及,夷族太子其实在他们眼皮子底下,足足多活了好几个月。
  亲信见身旁的人只是嗯了声。
  「殿下……」他抿了抿唇,纠结一番,还是开口劝道:「真的要回去吗?京华附近的城池都已经换成咱们的人了,不如就趁兵符还在手时直接……」
  他们之所以由得忽扎尔活那么久,为得便是趁追剿夷人的这段时间里调动各处兵马,既是非常时期,重新安排城池配置合情又合理,且兵符在手,行事起来也方便。但如果回了京华,便要上交兵符了。
  倒不如……那一举拿下四字,亲信隐晦用了一个手刀的手势代替。
  他尊崇的主子祈王,既敢亲征北疆,当然也敢争一争龙椅上的位子,这才不是狼子野心,这不过是有能者胜之。
  「现在不行,时候未到。」知道他在暗示什么,于昊渊否决道:「北疆之战拖达五年之久,眼下烽火刚熄,百姓们厌战,若此时再起兵,只会适得其反。」祈王的名声因百姓水涨船高,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况且皇城那边,还是皇兄的地盘,至少要先……」话说到这却没说完,似乎陷入了沉思。
  京华那是最棘手的地方,皇上当年能在夺嫡之中胜出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亲信将那没说完的话想完:若要掌控皇城,最好从禁军下手。
  他想到一个人。
  「墨大人。」京华禁军这一块,绝大部分是由墨规年负责的。「殿下不妨……试试和墨家联手。」不过墨太尉好像属二皇子一派,也不知能不能拉拢,不能的话只能为敌了,但与这样一个地位的人为敌又挺麻烦的。
  亲信左思右想,发现身旁的人始终没有回应,抬头一看,于昊渊正望着前方,他的视线也跟着过去。前方不远处,那墨家小姑娘正和招宿在练武场上一来一往过招。
  其实,若想掌控皇城,还有一个最简单粗暴的方式。
  亲信问道:「殿下打算告诉她了吗?」
  当初因为不足以深信只让墨染青去牵制太后娘娘,可既然侍君一侧,墨染青能做的事还有很多,不只是暗桩,她是离皇上最近的人,在夺位的路上,可以成为一把好刀。
  就是……麻烦在墨姑娘的心是不是忠心不二向着祈王的。
  于昊渊一眼不瞬望着女孩,要让她死心踏地为自己效命不是没有办法,只要助她一臂之力,帮她找出母亲的仇人,她必会心怀感激。他甚至都能想到墨染青还有其他用处,她能替自己搭起与墨规年之间的桥樑,藉此与墨家交好,更多诸如此类的事。
  但不知为何,一想到这些,却莫名教人有些心烦。?这心烦也不知从何而来,只随着离墨规年来接人的日子越来越近,也越发的沉闷。
  「再从长计议吧。」于昊渊转身进帐,不再看那个身影。亲信见状,忙跟着一起进去。
  夜晚,冷风颯颯,两隻信鸽一前一后抵达祈王的军营,扑簌簌降落在臂上。
  亲信卸下其爪下的信筒一看,困惑咦了声。
  「殿下,墨太尉来信。」
  「墨太尉?」案旁办公的于昊渊闻声抬起头,见亲信入内,三两步将手中书信尽数呈上前。其中一封的署名果然写着墨规年的名字。
  如今接送日期和地点都敲定好了,在这短时间内又寄了一封……于昊渊微扬眉毛,慢条斯理拆开来看。单薄的宣纸上只有寥寥几行字,却让他的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亲信见此,关切问道:「殿下是发生什么……」
  「另一封是什么?」
  听他一问,亲信扫了眼信筒,赶紧双手奉上,「是京华那边的手下寄来的。」
  于昊渊接了过去,正要打开来时,外头却传来一声轰然巨响。
  他和亲信飞快对视一眼,侧目看去,隔着明黄的帐幕的后头,那本该是漆黑的夜里却窜起了不寻常的火光。
  「殿下!」
  外头的士兵衝了进来,开口的同时人也直接抱拳单膝着地,显然事情一刻也不容耽搁。
  「有敌人来了!」士兵道:「是夜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