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杨峥的所有命令,都能被执行下去。
  “张掖、酒泉、敦煌与我们站在一处,西域却无动于衷,兴云不可不防啊。”高兴完了之后,鲁芝又来了一句。
  “西域?”
  “不错,西域长史府,戊已校尉马延未附议,或许有其他心思,不可不防。”
  西域就在西海的头顶上。
  汉魏以凉州治西域。
  敦煌对高昌楼兰的掌控力极强。
  这两地都是西域的精华所在,尤其是高昌之地,在其后的四百年里,相继崛起了四个汉人高昌国。
  自大汉起,高昌之地就是汉家经营屯垦的重心。
  两三百年过去了,汉民绝对到了一定数量。
  而且这些地区可耕可牧,一定有相当数量的骑兵。
  对凉州威胁很大。
  “那就先派人打探一番,看看马延是什么心思。”西域长史府再强,能跟现在的自己比吗?
  其实,马延有异心更好。
  如今的形势,向东面扩张显然不可能了。
  再说关中屡遭大战,也没多少油水,反而是西域油水丰厚。
  打通西域,就是打通了商路,钱财还不是滚滚而来?
  做个比较,敦煌差不多就是后世的深正,而高昌就是后世的香、港……
  这他娘的刚要下雨,有人就送伞过来了。
  马延要自己往刀口上撞,就怪不得自己心狠手辣了。
  “兵事你自决即可,皇甫隆、杜通、王慧阳、范粲这些人多少跟老夫有些情面,能不动兵戈自然最好,河西汉民生长不易。”鲁芝悲天悯人道。
  杨峥点头道:“侄儿知晓。”
  “今年就不要再打了,西平家底都被你折腾完了,士卒也需要休整,内部亦要调整。”
  “今年当然不会再战,说不得马延会回心转意的。”杨峥笑道。
  自己若当了凉州刺史,那么就对西域有管辖之权。
  唬不住马延,但可以唬住西域将士。
  第三百五十五章 换防
  新的地盘有新的防区。
  南面羌人基本被打成了一盘散沙,零零星星的战斗还有,但大多都是袭扰性质的,河曲、大非川、伏罗川等重要耕牧地区被抢之后,羌人只能向高原退缩,短期内构不成大威胁。
  威胁来自四个方向,萧关、枹罕、西套、西海。
  之前的四面统制已经不合眼下疆域。
  杨峥对着沙盘思索了一阵儿,决定改萧关为东面统制,枹罕为南面统制,富平为北面统制,海北城为西面统制。
  四大统制也采取轮换制。
  周煜为北面统制,镇富平。
  尹春为南面统制,镇枹罕。
  张特为西面统制,镇海北。
  姜伐野为东面统制,镇萧关。
  很可能未来两三年中,司马家不会掀起大战,就算要打,有六成的可能是先解决淮南,因此萧关的压力不大。
  姜伐野能力稍差一些,但执行力足够。
  陇西是热点地区,枹罕面临姜维和邓艾,需要智勇之将,但杨峥想以此地磨砺尹春一番。
  即便枹罕丢了也无所谓,退回河关便是。
  西域、河套未来几年是杨峥进取的方向,张特、周煜两员大将,各镇一方,问题也不大。
  问题在于大将镇守一方时间太长,会形成割据势力。
  事实上,曹魏的四大都督区,在明帝之前,都是经常轮调的,司马懿先是荆州都督,然后调为雍凉都督,最后调入中枢。
  毌丘俭最先为荆州刺史,后调为幽州刺史、度辽将军、护乌桓校尉,然后调任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最后调为扬州都督。
  诸葛诞也是如此。
  除了主帅对调,士卒也采取错役制。
  魏武挥鞭,在早期磕磕绊绊,并不顺利,张邈叛乱,勾结吕布、陈宫,险些要了曹操的老命。
  遂创造出错役制,人役户居各在一方。
  即丁夫与士卒不从本地征发,必与其家室所在地隔开。
  所以毌丘俭起兵,刚到安城士卒就动摇了,原因在于他麾下有大量淮北士卒,家眷在司马师控制下的淮北。
  毌丘俭不先发兵兖、徐,而直接死磕洛阳,胡遵南下,淮北士卒瞬间就离心了。
  身边只有未经训练的淮南农夫愿意卖命。
  文钦一败,毌丘俭便回天无力。
  眼下,西平有府兵制,精锐皆由杨峥亲掌,暂时没必要弄错役制。
  大将轮调即可。
  也并非不相信张特、周煜、姜伐野,而是尽量以制度规范。
  拿下姑臧,杨峥就不是草台班子了。
  此外,龙耆城的邵通、积石山的李特、河关的周旨、榆中的龚羽、屯田司的赵登、杨济等等,已经渐渐成为西平军的中坚力量。
  也在轮调名单之中。
  四月,在整个西平忙于春耕之时,杨峥率亲卫返回姑臧。
  武威百废待兴,尚未尘埃落定,家眷暂时留在西都。
  恰巧杜预、卫瓘整编雍凉军俘虏完毕,也回到姑臧。
  杨峥把自己的构想说出来,杜预沉吟之后,道:“可再增设副统制,镇守鹯阴、颇岩、祁连、河关、榆中等要害之地。”
  杨峥深以为然。
  杜预同意,卫瓘没意见,杨峥直接下达军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