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自家人知自家事。
  二十万大军不打,还能唬唬人,撑着个架子,真打起来,恐怕立刻露馅。
  这一路北上,何曾打过一场苦战?
  东关、合肥的晋军都是弱旅,卢钦的心思不在此,兵力收缩在寿春和徐州。
  “全据淮水,已经是前所未有之胜,难道丞相真要与秦晋争锋中原……”沈莹忧心不已。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秦晋各有数十万之众,孰胜孰败犹未可知,我军留在许昌,秦军会忌惮,我军若攻淮泗,则正中杨兴云之计也!”
  “若秦晋分出胜负,岂不为时已晚?”
  “秦胜,则卢钦士气大溃,我军引而攻之,事半功倍,或许能兵不血刃得淮泗,若是晋胜……”钟会眼中冒着光,“则我军立即与晋军夹击秦军,断其归路,杨峥若亡,秦国必分崩离析!”
  在他眼里,吴军的优势不在速战,而在静观其变,秦晋生死决战,吴军大可作壁上观。
  双方两败俱伤,才是钟会大展拳脚的时候。
  沈莹不禁为他这个疯狂谋划而震惊。
  “哈哈,丞相奇谋!”蒋舒与一众将领大笑起来。
  跪在地上的郭诞也跟着笑,“有丞相之奇谋,秦晋何足道也?”
  本来是好心拍的马屁,却成功引起了钟会的注意,“郭诞无能,丧军失粮,乱我军心,以军法论斩!”
  郭诞谄媚的笑容僵在脸上,让他丑陋的脸更加难看起来,“丞、丞相……属下一时大意,绝非无能……丞相饶命!”
  钟会两眼一翻,一脸厌恶之色,仿佛不愿多看他一眼,“推出去斩!传首全军,有作战不力玩忽职守者,皆如此人!”
  吴军这段时日进展太顺利了,以致军中多有骄纵之气。
  刚好借这颗人头整肃三军。
  两名甲士一左一右将人提了出去。
  须臾,一颗血淋淋的人头送进来,众将的脸色严肃了很多……
  朝歌。
  听到钟会二十万大军留在许昌没动,杨峥眉头不禁皱了起来。
  这说明钟会看不上淮泗。
  许昌的位置比较关键,钟会不向东攻打徐州,那么就说明他的目的在北、在西。
  “难道钟会之谋在朕?”杨峥随口道。
  卫瓘道:“钟会多谋善变,轻浮狂妄,这么多年本性依旧难改,臣以为不必过多关注此人。”
  杨峥也想不管他,但毕竟二十多万大军,就是二十万头猪,往一个方向拱也威力惊人,“我军灭晋,钟会若袭我侧后,腹背受敌也。”
  “洛阳有张子产,宛城有杜元凯,足以抵挡。”卫瓘话里话外有些看不上钟会。
  有张特和杜预在,钟会应该翻不起什么浪来。
  再说即便钟会真有弄自己的心思,难道三十多万大军就这么停在朝歌不动了?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有时候想的太多,犹犹豫豫的,错失良机,很可能最后什么都捞不到。
  等收拾完司马炎,再来弄钟会也不迟。
  杨峥遂大飨秦军将士,作战勇猛之人,直接当着众人的面赏赐金帛钱粮。
  “先登者谢澄!”
  “末将在。”一员小将越众而出,单膝跪在杨峥面前。
  此人面如冠玉,身材挺拔,既有武人的干练,又自带几分文气。
  一看就是士人,晋军俘虏中有大量这样的人存在。
  要么是家道中落的寒门,要么是士族豪强的旁系子弟。
  “真一表人才也,汝祖籍何处?家中还有何人?”杨峥好奇道。
  “启禀陛下,末将与陛下是同乡,陈郡阳夏谢氏!”
  “大善!”原来是老乡。
  陈郡谢氏……
  杨峥忽然想起历史上赫赫有名谢安谢石谢玄不正是出自陈郡谢氏?
  “故典农中郎将谢伯登是你何人?”卫瓘问道。
  “正是家父……”谢澄脸上略带惊惶之色。
  卫瓘在杨峥耳边低语道:“其父谢缵原是大司农桓范掾吏,高平陵之变,劝阻桓范不要外出,为司马懿重用,授典农中郎将。”
  原来中间还有这段往事。
  这么说来谢家受了司马懿的恩惠。
  难怪谢澄诚惶诚恐的……
  杨峥没兴趣翻旧账,“司马家欺世盗名,罪在一家,与他人无咎,大秦军法,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谢澄破城有功,封固陵侯,升平虏将军!”
  这是向中原士人释放了一个清晰的讯号。
  冤有头债有主,大秦不搞连坐。
  “谢陛下!”谢澄激动的热泪滚滚,头重重磕在地上。
  第七百九十一章 铁桶
  两晋时期,陈郡谢氏还算有些节操。
  中原有很多谢澄这样的士人,将他们拒之门外,迟早会成为大秦不安定的因素。
  而且现在的陈郡谢氏充其量也就一个豪强而已。
  重赏谢澄后,将士们士气大振,更大的功劳还在后面。
  求战者不计其数。
  杨峥下令休整两日,等待后方的物资送上来。
  两日后,大军开拔,向邺城挺进。
  各地的消息纷纷送来,好的坏的都有。
  北面,牵弘果然在代郡打不开局面,进攻受挫,被马隆各种施计迟滞,此人倒也干脆,见打不开局面,当即退兵返回河北,南下参加邺城大战。

章节目录